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区域规划概论笔记区域规划概论自考大纲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大纲区域规划知识点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区域规划概论

(课程代码:04459)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组编

2016年12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区域规划概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学说与操作相结合、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是在进修天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而开设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为今后进修有关专项规划等方面的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该课程的进修使考生获得有关区域进步、区域规划方面的基本聪明,为从事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打下基础,也可进步考生的地理素养。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讲授区域规划的基本学说、基础聪明和基本技巧,同时结合案例分析与操作,使考生熟悉区域分析的内容与技巧,掌握区域规划的基本学说、研究技巧、主要内容与职业程序,培养考生从事区域规划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进修与实际操作,考生应达到下面内容要求:了解区域调查与分析的技巧、区域规划的进步动向;领会并掌握区域规划的基本学说与技巧并能够用于操作操作。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区域规划概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极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天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学等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为今后进修有关专项规划等方面的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区域规划概论

一、进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进修,掌握区域规划的相关概念、特征及类型,领会区域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掌握区域规划的进步历程及未来的进步动向。

二、考核聪明点与考核目标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与特征(重点)

识记:区域、区域规划的概念

领会:区域规划的特征

应用:区域的类型判别

(二)区域规划的类型及内容(重点)

识记:区域规划的各种分类

领会:区域规划的内容

04459区域规划概论考试大纲第1页(共9页)

应用:结合实例,不同类型的区域规划所对应的规划内容(三)区域规划编制的程序(次重点)

领会:区域规划编制的程序

应用:结合实例,掌握区域规划编制的程序(四)区域规划和其他规划的关系(次重点)

领会:区域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五)区域规划的进步回顾与动向展望(一般)

领会:西方与我国区域规划的进步历程

应用:结合实际,对区域规划的进步现状与进步动向进行分析

第二章区域规划的学说基础

一、进修目的与要求

区域规划学说众多,区域规划操作需要学说的支撑。通过本章的进修,掌握区域规划的基本学说,以便使规划更具科学性,规划成果更加符合社会经济进步的客观规律。重点掌握区域进步学说、区域产业结构学说、区域空间结构学说、区域竞争力学说、区域可持续进步学说以及区域空间管制学说。

二、考核聪明点与考核目标

(一)区域进步学说(重点)

识记:区域进步的内涵,包括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进步等两个方面的概念内涵,掌握罗斯托、钱纳里等的成长阶段学说的内容

领会:不同进步阶段学说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对所熟悉区域的进步阶段进行判断(二)区域产业结构学说(重点)

识记:产业的各种分类、产业结构配置的标准与技巧

领会:体育科学研究内容

应用: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三)区域空间结构学说(次重点)

识记:各种空间结构学说的要点

领会:各种空间结构学说的评析

应用:结合实际,进行空间结构分析(四)区域竞争力学说(次重点)

识记:概念及学说要点

领会: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应用:运用指标体系,建立竞争力评价模型,对实际区域的竞争力进行评价(五)区域可持续进步学说(次重点)

识记:概念及学说要点

领会:人地相互影响的内在机理、人地体系的优化调控、生态农业、工业的内涵

应用: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的模式讨论(六)区域空间管制学说(一般)

识记:学说要点

领会:空间管治与空间管制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空间管制的意义

第三章区域规划的模型与技巧

一、进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进修,掌握区域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及资料获取的技巧,了解区域规划技巧的演变历程,掌握区域规划的主要模型。

二、考核聪明点与考核目标

(一)区域规划资料(重点)

识记:数据资料预处理的技巧

领会:区域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应用:举例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二)区域规划技巧(次重点)

识记:技巧论的演变

领会:规划技巧的变化(三)区域规划模型(一般)

识记:区域规划模型中的常用模型

领会:各种模型的要点

第四章区域进步条件评价

一、进修目的与要求

为了明确区域未来的进步潜力,有必要对区域的进步现状与进步条件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本章的进修,掌握对区域进步条件进行评价的基本技巧。

二、考核聪明点与考核目标

(一)区域进步的天然条件分析(重点)

领会:天然条件、天然资源对区域规划的影响(二)区域进步的经济条件分析(重点)

识记:GDP、GNP、绿色GDP、购买力平价等概念

领会:经济基础、市场条件对区域进步的影响、绿色GDP的局限(三)区域进步的社会条件(次重点)

识记:文化、制度、劳动力等对区域进步的影响

领会:区域研究中的制度转向

应用:基于传统文化基础的区域经济进步模型(四)区域进步的技术条件分析(次重点)

识记:技术进步对区域进步的影响、技术引进、技术选择

领会:技术进步对区域进步的影响模式

应用: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五)区域承载力分析(一般)

识记:区域容量、区域承载力、人口容量、适度人口、最优人口等概念

领会:适度人口与最优人口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区域承载力的主要研究技巧

第五章区域进步战略

一、进修目的与要求

区域进步战略是对区域做出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路线性的宏观谋划。通过本章的进修,掌握区域进步战略规划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聪明点与考核目标

(一)区域进步战略模式(重点)

识记:战略模式的基本特征、战略模式的不同类型

领会:不同战略模式的内涵

应用:联系实际,探讨战略模式的选取(二)区域进步的战略定位(重点)

识记:战略定位的规则

领会:战略定位的技巧

应用:选择区域,开展战略定位操作(三)区域进步战略目标与方针(次重点)

识记:战略目标的性质、战略目标核心结构、战略目标的确定

领会:战略目标的体系

应用:选择区域,开展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操作(四)区域进步战略重点与措施(次重点)

识记:战略重点的特征、战略措施的构成

领会:战略重点的确定与调整

应用:选择区域,开展战略重点、战略方针的确定操作

第六章区域产业进步战略

一、进修目的与要求

区域产业进步规划是区域规划的核心。通过本章的进修,掌握区域产业进步规划的基本学说与技巧。

二、考核聪明点与考核目标

(一)全球及区域产业进步动向(重点)

识记:区域产业进步的新动力

领会:产业进步的新动向

应用:联系实际,探讨新动向下的产业进步(二)区域产业结构规划(重点)

识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的技巧

领会:产业结构规划的内容

应用:选择区域,开展产业结构规划操作(三)区域产业布局规划(次重点)

识记:产业布局的影响影响

领会:产业布局的规则与内容

应用:选择区域,开展产业布局规划

第七章区域空间结构规划

一、进修目的与要求

区域空间结构规划是区域规划的又一核心内容。通过本章的进修,掌握区域空间结构规划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聪明点与考核目标

(一)区域空间结构规划的构成要素及组合(重点)

识记:空间结构的要素及组合

领会:空间结构的特征、空间结构的类型

(二)空间相互影响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次重点)

识记:空间相互影响的条件、极化影响、扩散影响

领会:空间相互影响模型、空间结构演化阶段及特征、机制(三)区域空间结构规划的主要内容(一般)

应用:选择区域,开展空间结构规划操作

第八章区域基础设施布局规划

一、进修目的与要求

基础设施是区域进步的支撑条件。通过本章的进修,掌握区域基础设施规划规划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聪明点与考核目标

(一)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规划(重点)

识记:交通运输量的预测、交通运输规划的技巧

领会: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运输线路及站场的布局

应用:联系实际,开展交通运输规划操作(二)区域水利设施布局规划(重点)

识记:给水规划的规则、水源地选择与保护

领会:需水量及污水量的预测、区域给水体系规划、水利设施规划

应用:选择区域,开展水利设施规划操作(三)区域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次重点)

识记:电力设施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领会:电量预测与电源规划

(四)区域通信设施布局规划(次重点)

识记:通信设施规划的任务和内容、邮政通信量的规划内容、电信通信量的预测

领会:通信设施规划布局的规则(五)区域综合防灾设施规划(一般)

识记:防洪、消防、人防、抗震规划的主要内容

领会:防洪、消防、人防、抗震规划的规则

应用:选择区域,开展区域综合防灾设施规划操作

第九章区域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

一、进修目的与要求

城乡居民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场所。通过本章的进修,掌握区域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聪明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重点)

识记:居民点、居民点体系、居民点的分类、居民点体系等概念(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次重点)

识记:城镇体系概念、城镇体系的特征、城镇体系规划等概念

领会: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应用:选择区域,开展城镇体系规划操作(三)区域村镇体系规划(一般)

识记:集镇、村庄、村镇体系等概念

领会:村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应用:选择区域,开展村镇体系规划操作

第十章区域生态环境规划与区域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进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进修,掌握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以及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技巧。

二、考核聪明点与考核目标

(一)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概述(重点)

识记:生态环境规划的概念、特点、类型

领会:区域生态环境的进步变化、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编制的程序(重点)

应用:结合案例,掌握生态环境规划编制的程序(三)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内容(次重点)

识记:生态环境调查的内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领会: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与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的内容

应用:选择区域,开展生态环境规划操作

(四)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技巧与技术要点(次重点)

识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技巧、生态敏感性分析的技巧

领会:生态环境规划的预测与决策的技术(五)区域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一般)

识记: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及分类

领会: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则

应用: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操作

第十一章不作考核要求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聪明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巧,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技巧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巧联系学过的多个聪明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学说难题和实际难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

区域规划教程,周国华,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2.参考教材:

区域分析与规划、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区域进步及其空间结构、陆大道,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区域进步规划论、方创琳,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区域与城市研究、胡序威,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区域规划原理与技巧、魏清泉,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体系、顾朝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区域体系模型及其应用、秦耀辰,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区位论与区域研究技巧、陆大道,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三、自学技巧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聪明点及对聪明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聪明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领会,对基本学说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技巧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经过中,既要思索难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技巧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难题的认知、领会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进步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领会、消化和巩固所学聪明,培养分析难题、难题解决及进步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经过中对所学聪明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学说联系实际和具体难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难题围绕相关聪明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聪明点。

2.应掌握各聪明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领会对各聪明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进修技巧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技巧。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难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进修,在自学经过中善于提出难题,分析难题,做出判断,难题解决。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第一章 区域规划概论 5 第二章 区域规划的学说基础 14 第三章 区域规划的模型与技巧 10 第四章 区域进步条件评价 10 第五章 区域进步战略 10 第六章 区域产业进步规划 14 第七章 区域空间结构规划 14 第八章 区域基础设施布局规划 14 第九章 区域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 12 第十章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5 合计 108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领会”为40%、“应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0%,次重点占30%,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刻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和

A.独特性B.时代性C.唯一性D.空间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区域的四个基本特征是客观性、、体系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集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简述扩散影响能够发生的缘故。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试论区域规划技巧论及其演变。

签:湖南自考本科湖南师范大学自考报名湖南师范大学自考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