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心动的信号》为何越来越难让人心动?

一、从“甜宠天花板”到“信号失灵”

《心动的信号》曾是国内恋综的标杆,第二季“奇雯CP”的齁甜互动让观众直呼“磕到上头”。但四季过后,节目评分跌至5.7,讨论度骤降。难题出在哪?是嘉宾太“凡尔赛”,还是剧本太老套?或许,这档曾经的王牌综艺,正陷入“心动疲劳”的困局。

二、嘉宾“内卷”:当恋爱变成精英秀场

节目最初标榜“素人恋爱”,但四季嘉宾的履历越来越“不素”:家族企业董事长、海归创始人、名校博士……深圳篇的男一号马子佳,28岁坐拥豪宅,家族企业注册资金高达2亿。这样的“奋斗缩影”,普通观众怎样共鸣?恋爱本该是心动的碰撞,但当嘉宾们的光环盖过情感本身,观众只能感叹:“打工人不配谈恋爱。”

三、明星观察团:从“神助攻”到“拖后腿”

演播室的明星观察团本是节目的亮点,但这一季的杨颖、郭麒麟等人被批“划水”,要么尬夸“好甜”,要么过度解读微表情。对比第二季杨丞琳的犀利分析、杨超越的耿直吐槽,如今的观察团更像“吃瓜群众”,既缺专业洞察,也少情感共鸣,反而打断了观众的沉浸感。

四、剧本化恋爱:人造糖精难下面内容咽

观众爱看的是天然流露的心动,而非按剧本演的“工业糖精”。第四季中,嘉宾互动刻意、约会流程模板化,连冲突都像设计好的桥段。当节目组沉迷于制造“名场面”,诚实的情感信号反而被掩盖。有网友吐槽:“不如改名叫《编剧的信号》。”

五、破局之路:恋综需要“真”与“新”

《心动的信号》的疲软,折射出整个恋综赛道的困境。同质化内容让观众审美疲劳,而韩国新综艺《换乘恋爱》的爆火或许能带来启示:诚实的情感纠葛、大胆的议题设置,才是吸引观众的关键。与其堆砌精英人设,不如回归“心动”本质——让普通人的爱情故事,也能闪闪发光。

小编归纳一下

从“信号满格”到“不在服务区”,《心动的信号》的颓势并非偶然。若想重获观众青睐,节目组需要少一些浮华包装,多一些诚恳与创新。毕竟,心动的信号,从来不是靠“演”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