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宇津井健宇津井健和高仓健谁更厉害

宇井健(鹿顺子新冠肺炎去世)

1个升级机柜

小区里,回收旧衣服的柜子又升级了。收上来的衣服都是旧的,然而柜子在不断的更换。看来橱柜的主人还不差钱。

社区旧衣回收柜。作者拍摄。

这种回收旧衣服的行为已经持续了很久。至少在世纪初,网络上就有收集旧衣服的召唤贴。联系方式有规模,分片区,十多少联系电话和地址,都标着爱心捐赠,说是去西南山区下乡。

的确,我见过一些志愿者去山里送衣服和食物。还听说有的村子给了衣服,好的被村长拿走,差的留给村民。也看到一些农村孩子穿着二手老牌子的衣服,但总觉得和网上大规模收集旧衣服不是一回事。

第一,志愿者献爱心是业余时刻的偶发性行为,有些与驴友行动同时发生;不会规模化,也不会套路化。

接下来要讲,给村里发旧衣的都是有名有姓的基金会,有当地政府的配合。

在网络上,在社区里,旧衣服总是丢。以前有电话和地址,然而你不知道是谁。现在没有电话地址名字。直接在每个小区放一个回收柜,完全是常规的,大规模的,专业的。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很想知道这些常规的、大规模的、专业的收送二手衣物的渠道是什么,它们的最终目的地在哪里?然而我既没有时刻也没有精力去追踪它。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外国看到了大量来自中国的旧衣服。数量惊人,于是想到了网上那些小区的柜子,还有那些旧衣服的电话和地址。

虽然不知道旧衣的中间环节是怎样运作的,但我看到了它的源头和终端,至少知道了旧衣收藏的目的地其中一个。

二手城市

当飞机抵达坦桑尼亚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离开尼雷尔机场,在前往一家中资公司的路上,看到的车大多写着XX有限公司和XX幼儿园的字样,都是来自日本的二手车。

达累斯萨拉姆是非洲的大都市,但它一个二手城市,一个全球二手商品的垃圾场。除了车,还有衣服。

我曾经问过当地公司的员工,你们的衣服都是在哪里买的?他说都是从国内带过来的,这里没有一手的衣服,都是二手货。

我们说:这怎么可能?当地有钱人不买衣服吗?

他说有品牌店,但出于安全考虑,很少私自上街。

在达累斯萨拉姆郊区,我看到一个吓人的露天跳蚤市场,他说那是当地人衣服的主要来源。

街上的本地人,除了穿本地服装“三块布”的,90%的现代服装都来自那个二手市场。

穿着民族服装的农妇。作者拍摄。

在那个露天市场,二手衣服的来源主要是欧洲和中国,欧洲以英国最多,但中国最多。来自中国的旧衣服占市场上所有二手衣服的70%。

除了二手服装,还有来自中国的日用塑料商品。

我很惊讶,一个民族90%的非民族服饰都是用的,而且70%来自中国。多么大的供应量啊!

3服装与外来文明

当地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吃饭靠大树,穿衣靠三块布,经济靠帮扶。

对于当地人来说,服装也是文明的体现。穿三块布说明他们还活在传统中,穿现代服装说明他们接近外来文明。

我注意到在达累斯萨拉姆,当地员工的穿着比中国人更讲究。中国人穿着随意,穿t恤,短衬衫,长衬衫。而本地员工,无论天气多热,永远是白衬衫,西装革履。

在铁路沿线拍摄期间,我们都穿着户外服装,而我们的司机abdalla总是穿着白色衬衫和西装。

他开车的时候,西装搭在椅背上。我坐在后座上,仔细看了看。领子上有气泡,无疑是洗过的。我想知道他衣服的品牌。我打开裙子看了看。是姗姗。

以服装为代表的外来文明不仅在城市时髦,甚至渗透到非洲腹地。

西部农村青年的时髦打扮,一个小伙子看见中国人,摆出一副中国功夫的姿势。这是随便拍的,不是摆姿势。作者拍摄。

在坦桑尼亚西部的农村,村头的当地青年都穿着各种品牌的t恤,戴着红色贝雷帽,完全流行。

引人关注的是学生制服,几乎全部来自英国。那是单手。

4中国洋垃圾

坦赞铁路贯穿赞比亚和坦桑尼亚。赞比亚的首发列车将铜材料向东拉到达累斯萨拉姆,接着运往全球各地。与此同时,坦桑尼亚西部的农产品也被向东拉。

从达累斯萨拉姆出发的卡车正拉着中国和欧洲的旧衣服和日用商品向西行驶。

我在赞比亚坦赞铁路的终点新卡皮昂卜式站看到了写着义乌的卸载包装箱。据说在非洲,中国义乌的知名度甚至比北京还大。

二手衣服的流动与物质丰富的开放性有关。

当中国年轻人对穿二手衣服的非洲人表现出鄙视和不屑的时候,我告诉他们,在不太遥远的过去,中国有一种物品叫“洋垃圾”,就是来自日本和欧洲的二手衣服。

“洋垃圾”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出现。那些衣服打捆打包到中国,有人专门处理翻新。那些旧衣服大部分都是过时货,但很多都是病号和死人的衣服,上面有明显的污渍,甚至有呕吐物和血迹。奇怪的是,光顾那些洋垃圾的是最流行的一群中国人,他们喜欢“洋垃圾”的做工、面料、款式。

比如上世纪80年代热播的日剧《血疑》和《追捕’里面,杜丘的西装,袖口短窄,收腰的版型,看起来很潇洒,在国内买不到,却在“洋垃圾”里找到,因此很多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了流行去买“洋垃圾”。

穿“洋垃圾”拉近了自己和全球流行的距离。